国产精品日韩精品欧美精品|欧美综合在线观看|亚洲欧美综合伊人看片综合|欧美三级中文字幕视频

<address id="gaqip"><nav id="gaqip"><strike id="gaqip"></strike></nav></address>
<center id="gaqip"><ol id="gaqip"><video id="gaqip"></video></ol></center>
<pre id="gaqip"><tt id="gaqip"><th id="gaqip"></th></tt></pre>

    1. <pre id="gaqip"></pre>
      1. [廈門日報]嘉庚學院:一所“不一樣的大學”

        ——專訪廈門大學嘉庚學院院長王瑞芳

        來源:廈門日報 第A08版:都市新聞  
        2014-07-16

           編者按

           從2003年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成立開始,院長王瑞芳就發(fā)誓要辦一所“不一樣的大學”。從今天開始連續(xù)三天,我們將從各個角度,為您介紹廈大嘉庚學院,尋找它在“不一樣”中承載的教育理想。




        嘉庚學院院長王瑞芳。


        嘉庚學院風光。


        水上音樂廳。


        高大上的圖書館。


        別具一格的大門。


        充滿南洋風的連廊。


        嘉庚學院校園。


        【關于學?!?br /> “不一樣”在哪?

          ●不同于傳統(tǒng)大學,我們希望老師們多做橫向課題的研究,即解決社會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,開展應用型的科研課題研究,更重要的是,通過科研來反哺教學。

          ●應用型大學有多種層次,關注技術(shù)、技能的應用型大學是其中一種,但是,沒有必要每所學校都走同樣的道路,嘉庚學院要走的是應用綜合型、應用素質(zhì)型的道路。

          ●在機構(gòu)設置上,組織文化必須更多地和國際接軌,而不是別的大學如何設置,我們就依葫蘆畫瓢,一切都要從學校的實際需要出發(fā)。

          ●傳統(tǒng)的觀念認為,老師上完課,就完成任務,其他的時間你沒權(quán)力管。在嘉庚學院,即使你今天沒課,也得到學校來上班,這是你作為教師的責任。


        【關于院長】
        畢業(yè)禮上扶學生
        感人至深

          本月初,廈門大學嘉庚學院院長王瑞芳足足用了3天的時間,親手為3387名畢業(yè)生援正了流蘇。

          在這之前,照例是畢業(yè)典禮的校長致辭——近年來,校長在畢業(yè)典禮上說了什么,引發(fā)越來越多人的關注。王瑞芳當天說:“這是一個拼校長的時代,有的學生說,校長致辭不精彩都不好意思畢業(yè),這令我壓力山大,但是,就算我說得不精彩,你們也應當充滿自豪地畢業(yè),你們的大學時光足夠精彩,不輸給其他學校!”

          后來的事實證明,王瑞芳實在是太謙虛了。第一場畢業(yè)典禮,一位腳受傷的女孩跳著上臺,王瑞芳為她援正流蘇后,攙扶她下臺。

          這一“義舉”后來被嘉庚學院的學生評價為“完勝”千言萬語的畢業(yè)致辭。王瑞芳的這一出手,某種意義上是這所大學整天把“以學生為中心”掛在嘴邊的自然反應,也是“不一樣的大學”的一個完全詮釋。


        【關于師資】
        專任教師
        擔任75%課程

          嘉庚學院最早的老師,大多是從廈大聘用的,而且,各個學科聘的基本上是廈大最好的老師,原因之一是,嘉庚學院開出的講課費不菲。不過,要賺這筆錢也不容易,每年,嘉庚學院都會組織學生給老師打分,當然,為了防止老師為獲得高分而降低要求,評分系統(tǒng)也做了改進,更讓人吃驚的是,每學年,都有一些老師因為被打低分,真的被嘉庚學院解聘。

          不過,現(xiàn)在嘉庚學院已經(jīng)擁有自己的教師隊伍——這所大學75%的課程由自己的專任教師擔任,而且專任教師中,85%是碩士及以上學歷,18%有海外留學經(jīng)歷。而且,它的“胃口”慢慢高了,譬如說,并不是“外來的和尚會念經(jīng)”,對于留學歸國人員,嘉庚也開始考察他們的本科院校。

          認識廈大嘉庚學院,必須得從王瑞芳開始。今天,我們邀請王瑞芳作為我們?nèi)宋?ldquo;面對面”嘉賓,談談廈大嘉庚學院的未來?;蛟S能給高考學生家長提供參考,看看他們想托付的大學,未來之路有什么精彩。


        談職業(yè)教育

        辦有別于職業(yè)教育的應用型大學

          問:相比11年前,嘉庚學院現(xiàn)在可謂順風順水,不過,我們也注意到,不久前教育部提出,中國教育結(jié)構(gòu)將面臨重大調(diào)整,有一部分高校將逐步轉(zhuǎn)型做現(xiàn)代職業(yè)教育。這對嘉庚學院有影響嗎?

          王瑞芳:嘉庚學院2003年成立至今,無論是生源還是師資,一切都在逐漸步入正軌。不過,兩年前,我們已經(jīng)在開始醞釀,如何突破頭頂上的玻璃天花板。

          不瞞你說,兩個月前,我們在廈大翔安校區(qū)閉門開了個靜思會,總結(jié)嘉庚學院過去11年的辦學經(jīng)驗,準備拉開嘉庚學院新一輪的跨越發(fā)展,確定了未來十年要走的路:嘉庚學院要成為專業(yè)素質(zhì)與綜合素質(zhì)培養(yǎng)并重的應用型高校。

          問:也就是說,這有別于現(xiàn)代職業(yè)教育的應用型大學?你們要“逆市而上”?

          王瑞芳:我們認為,應用型大學有多種層次,關注技術(shù)、技能的應用型大學是其中一種,但是,沒有必要每所學校都走同樣的道路,嘉庚學院要走的是應用綜合型、應用素質(zhì)型的道路。

        談研究生教育

        今年9月將迎來首批碩士研究生

          問:這是不是意味著:下一個十年,嘉庚學院要開始研究生教育?

          王瑞芳:是的。事實上,我們已經(jīng)在5月成立了研究生部,9月,嘉庚學院將迎來首批24名碩士研究生。目前這個階段,我們采取的是和廈大研究生院聯(lián)合培養(yǎng)的方式,學生畢業(yè)后,獲得廈大的學歷學位證書。

          除了和廈大聯(lián)合培養(yǎng),我們也在醞釀和國外大學合作開展研究生教育,并希望能夠從教育部那兒爭取到應用型碩士項目。總之,在研究生教育道路上,嘉庚學院要三條腿走路。

          問:恕我直言,為什么要開始研究生教育?專心做一個精致的本科不是很好嗎?

          王瑞芳:我們一直認為,中國的民辦高校中要有一些精英大學,嘉庚就有這樣的抱負。更重要的是,有了研究生教育,會吸引到更好的師資和更優(yōu)秀的生源,這是一個良性循環(huán)。

          問:嘉庚學院會因此削弱本科教育嗎?

          王瑞芳:不會削弱,相反的,有促進作用——研究生導師既上本科生的課,也上研究生的課,一些高年級的本科生也可以參加老師的課題研究。

        談課題研究

        開展應用型的科研課題研究

          問:我注意到您提到“老師的課題研究”,嘉庚學院的老師也要搞科研?出于什么考慮?

          王瑞芳:這就要說說教學和科研的關系。從大學來說,如果沒有涉足科研,老師更多只是教書匠。但是,我們希望嘉庚學院的老師不僅僅進行知識的傳授,更要教給學生創(chuàng)新能力、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。同時,我們也希望老師能夠主動去了解專業(yè)領域的前沿動態(tài),這對拓展學生的專業(yè)視野是非常有益的。所以,我們一直鼓勵老師從事與教學直接相關的科研工作。

          問:那么,嘉庚的老師很快也要有科研壓力?

          王瑞芳:我們不會片面追求老師在高層次的雜志上發(fā)表論文的科研。換句話說,嘉庚學院的研究生教育和科研,不同于傳統(tǒng)大學,我們希望老師們多做橫向課題的研究,即解決社會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,開展應用型的科研課題研究,更重要的是,通過科研來反哺教學。

          對于嘉庚學院來說,以有效教學見長,這是我們很長一段時間不會改變的目標。

        談組織文化

        達成“有沒有院長都一樣”的目標

          問:過去幾個月,您被抽調(diào)參與廈大馬來西亞校區(qū)的籌建,很多人都在關心,王瑞芳是不是要離開嘉庚學院?還有很多人也在擔心,王瑞芳有退休的那天,那么,嘉庚學院怎么辦?

          王瑞芳:這其實是我最為自豪的一點——從嘉庚學院創(chuàng)辦之日起,我們就在努力創(chuàng)建具有自身特色的“組織文化”。說句大白話,嘉庚學院的組織文化最終要達到的目標是,有沒有院長都一樣。

          問:組織文化到底長什么樣?

          王瑞芳:組織文化相當于一種高效運作的制度,更多的還是一種習慣養(yǎng)成。從一開始,我們就決心要把嘉庚學院辦成一所不一樣的大學,就是通過組織文化來實現(xiàn)我們的教育理想。在機構(gòu)設置上,它必須更多地和國際接軌,而不是別的大學如何設置,我們就依葫蘆畫瓢,一切都要從學校的實際需要出發(fā)。

          譬如說,我們的傳媒中心,它在功能上既有與其他高校宣傳部一致的地方,也有自身的特色。它非常強調(diào)溝通功能,注重通過各種渠道、方式達成學校和學生、家長以及社會的有效溝通。再譬如說,嘉庚學院很少開會,我們只開解決問題的小會——如果凡事都要等著學校開大會,布置任務,然后大家再行動,這不是效率。

        談未來十年

        建設一個全員育人的組織文化

          問:你們都已經(jīng)這么與眾不同了,未來十年,嘉庚學院的組織文化還有什么需要做的?

          王瑞芳:這要從目前中國大學的一個通病說起,在很多大學里,人才培養(yǎng)被人為地分開,似乎有人專門管知識,有人專門管思想,所以你會遇到這樣的情形: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,老師也不管,下了課才打電話給輔導員,希望他找學生談談。這樣的情況,我們不希望在嘉庚學院出現(xiàn),我們希望下一個十年,能建設一個真正齊抓共管的全員育人的組織文化。

          其次,我們對老師也會提出更高要求,傳統(tǒng)的觀念認為,老師上完課,就完成任務,其他的時間你沒權(quán)力管我。其實,在國外大學,即使你今天沒課,你也得到學校來上班,這是你作為教師的責任。

          今后,在嘉庚學院,我們不會為了穩(wěn)定而穩(wěn)定,我們追求的是一種有活力的動態(tài)穩(wěn)定,是一支志同道合者組成的隊伍。

          此外,我們也要繼續(xù)改革老師上課的方法,更多采用啟發(fā)式教學,而不是滿堂灌。

          當然,要辦一所“不一樣的大學”,并不容易。傳統(tǒng)觀念的影響根深蒂固,我們組織文化的建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,但我們認為,要堅定地走出自己獨特的組織文化,因為它關系到嘉庚學院“走多遠,走多高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