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遠18歲的蓓蓓老師。
通訊員 李珊珊 黃藝蘋 晨報記者 陳巧恩
曾有學生這樣評價:“她的氣質與言辭既讓我們感受到了同為年輕人的活力,又兼具了博學的儒雅之氣。”而更多的學生如此稱呼她:“蓓蓓!”每每這時,她會把右手疊在左手上,微微欠身,低頭作害羞狀,“真相體現(xiàn)在細節(jié)上”。
永遠18歲的朱盈蓓在廈大嘉庚學院絕對是一個驚艷的存在。連辦公室的沙發(fā)都是明媚的紫色,在那里她為無助迷茫的學生指點迷津、加油鼓勁;和得意激動的學生一起歡呼,分享喜悅;更多的時候,聊學習,辯觀點,帶領學生一次次轉動世界這個“萬花筒”。
萬花筒,朱盈蓓自稱小時候很喜歡的玩具之一—每一次轉動,都會有不一樣的顏色和圖案。“世界在我們面前其實也跟萬花筒一樣,每次一轉眼,每讀一本書,每認識一個人,世界就打開另外一個樣子。然后引導我們去追問為什么是這樣,沒有哪一本書會有全部問題的答案,所以只能自己去尋找。”
“蓓蓓對很多東西總有自己的理解。”據(jù)說,這就是學生們喜歡找朱盈蓓傾訴各種問題的最大原因,“對我們來說,蓓蓓就是一扇新開的窗、一個角度獨特的鏡頭。”當然,她最先是一個小太陽,愿意持續(xù)、熱烈地照亮所有的學生,在她看來,這就是老師。
值得一提的是,永遠18歲的蓓蓓2007年畢業(yè)于廈大,兼有漢語言文學教育、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、文藝美學的綜合教育背景。她最愛說的一句話是,“專注做自己幾十年,從未變過。”
原聲
記者:在您眼里,廈大嘉庚學院魅力何在?
蓓蓓:以學生為中心。有人覺得這個理念會慣壞學生,其實這是一件解放了兩端的事,解放了學生和老師。年輕人對這個世界有更敏銳的感受,他們把這些感受反饋給老師,老師再根據(jù)他們的需要,傳授知識。人都是敬重知識和權威的,學生們感受到了老師的知識和權威,自然會敬重老師。